5種環保葬:樹葬、樹存、花葬、海葬、灑葬
1. 樹葬將骨灰研磨處理後,裝入可被大自然分解的棉布袋或紙內,不另立墓碑也不記姓名,並存放於樹木根部,與自然合而為一。根據《殯葬管理條例》第二條第十一款,樹葬:指於公墓內將骨灰藏納土中,再植花樹於上,或於樹木根部周圍埋藏骨灰之安葬方式。
2. 植存不同於樹葬,植存需在「公墓外」的政府指定地點,如新北市金山環保生命園區、新北三芝櫻花生命園區等。在屬於「政府劃定的特定綠化地點」拋灑或埋葬骨灰,過程中,可用花瓣代替冥紙。
3. 花葬與樹葬相同,在公墓內,裝入可被大自然分解的棉布袋或紙內,唯一差別在將逝者「化作春泥更護花」,種植在上面的是花,不是樹。而現在臺灣目前多屬於樹葬,提供花葬的地點較少。台灣提供花葬地點較少,全台僅有9處,雙北各有一處,分別在陽明山第一公墓臻善園及新店區公所四十份公墓。
4.海葬是將亡者骨灰研磨處理後,以「環保棉紙袋」盛裝,放於「安息盒」中,乘船至港口防波堤最外端向外延伸6,000公尺之海域,家屬先向先行者告別,再將「安息盒」 伴隨鮮花和花瓣拋灑大海,於眾人默禱下,目送骨灰沉入海中。
5. 灑葬在公墓區內,將處理後的骨灰拋撒,讓骨灰歸於土地,永續循環。
環保葬的缺點
樹葬、花葬、植存及灑葬有以下缺點,分別為:
1. 骨灰分解疑慮過去有部分殯葬業者反應,翻土重複使用環保葬地區時,因土質關係常見結塊的骨灰被掘出地面,以及舊有的骨灰被翻至表面上與新骨灰翻攪混合再一起使家屬有所疑慮。
2. 沒有反悔餘地環保葬一旦進行就無後悔餘地,骨灰如同覆水難收,撒出後難再找回。
3.海葬常見缺點則為:雇用船隻所支付的費用(若參與官方海葬則免費)、實施海域有限、因安全疑慮而限制人數、環境海洋魚類循環衛生疑慮。